-
前不久,在为北京为一家种业集团上市公司做内训时, 该集团全国各地的营销经理们向我提了一个问题:“产品与商品以及品牌之间有何区别?”我打了一个比方说------
●产品与商品以及品牌之间有何区别?
一袋咖啡豆在批发市场里卖,是在卖产品才几十元钱。它是从实验室里设计出来的,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核心需求, 而且还要“物美价廉”(好产品要能满足用户需求),并且“适销对路”,买产品人们希望它能满足起码功能,这是一个企业起步前的基本准则。一般它的卖场渠道大都在批发市场,这时企业要考虑如何把市场做大的问题。
一盒速溶咖啡放在商店的
柜台上卖,是在卖商品要上百元钱。商品必须要具备3个条件:一是实用;二是便捷;三是质量可靠。同时,还必须将附加价值服务融入其中,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因为当今消费者已普遍认为,一个没有服务的商品就不是好商品;买商品时,人们必须要提供附加值的增值服务(好商品能让用户满意),它的卖场渠道已上升到零售商店,此阶段企业要力争将产业做强。 一杯顶级名牌热咖啡在咖啡馆里卖到了一千元钱,那是在卖品牌!除了具备商品的实用、便捷、质量等增值部分,还要升级予以消费者“全面解决方案”的高质量、高信誉、高价值,要让顾客买了你的东西后感到无可挑剔, 即一次性OK!人们为什么在购物、寻找消费场所时会去找“名牌”或“老字号”?因为这些“名牌”产品和“老字号”店铺,其实质上都涵盖着品牌的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异的服务品质(好品牌要使用户达到忠诚)。这就是为什么品牌的量越少却越贵?也是著名品牌比普通商品卖更有吸引力的原因。它的卖场渠道以专卖店为主,这阶段企业要法使品牌做响。
因为在咖啡馆里不再是仅仅卖咖啡,更强调店面整体搭配,体现自身品位,并推出专卖店以突显品牌特色。喝到的不仅仅是咖啡,其中还蕴涵着闻名遐耳的品牌文化、口感地道的纯正品味、温馨舒适的环境、优雅迷人的旋律、极具档次的感觉和无微不至的服务……
同样是“三品”,先来澄清一下产品、商品与品牌之间的区别, 它们三者不能混为一谈。
●产品、商品与品牌之间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
对此,我是有亲身而深刻的体验的。2005年, 我在成都开了一家礼品店, 到山东聊城小商品批发城进了一批电子小礼品。进货时,批发城老板非常热情,又是请我吃饭又打折扣,又是极力动员我做他的加盟店, 我嘴上答应了, 心里却抱着回去“试销了再说”的想法。上柜后真是“不试不知道,一销吓一跳”,这些电子小礼品,卖出不到两天就坏了, 买主屡屡退货搞得我头都大了。再按那家批发城的服务承诺电话联系退货时, 服务没了,就只剩下不认账的“承诺”了。现在这批货还在库房里积压着。值得庆幸的是,多亏当时没有“加盟”。回想起来,当时恐怕那家小商品批发城的老板对“商品的概念”也是糊里糊涂的,他将本应“一口袋咖啡豆在批发市场里卖,才十几元钱”的产品,误当成“一盒速溶咖啡放在商店的柜台上卖,要几十元钱”的商品了。
在此,特别提醒一下眼下正热衷于发展加盟店的厂商们, 如果你的“货”质量还不过关、正处于最低级的“产品阶段”,那就快停板吧。否则,你的店会因发展越多,死得越快!
能称得上商品的东西, 我认为, 我最近新买的美的小电饭煲和电高压锅属于这类。美的小电饭煲,一是它小巧便利; 二是实用,其中有两个功能我最欣赏:它能够精煮米饭,煮出来香喷喷的很可口, 居然还能煮出焦黄的锅巴来;还有一个能够煮婴儿粥的功能,只需一按,时间一到就能喝到广东早茶那种烂粥。买美的电高压锅,是因为它消除了我对传统高压锅易爆的恐惧心理, 使用时却发现,美的为消费者考虑的还真细微,它把“怎么用、用多少、用多长时间”的烹饪常识“傻瓜化”了,都贴在锅上, 让你随时可见。美的这样做, 就是使产品的价值提高到商品的“段位”上来了。
或许回忆一下松下助之幸曾经说过一段话,会使我们对提高产品价值“段位”意义有充分的认识。他说:“生意人应当把卖商品当作嫁女儿那样来对待(关心她出嫁后生活是否美满),即时刻考虑顾客买去的商品合不合用?会不会发生故障?以这种心态做买卖,生意必定兴隆”。他认为,价值 100 元的商品,其成本是 90 元,若以 100 元卖掉,获利10 元的生意不能做,因为这不能使顾客满意;而应该用 90 元的成本生产出实际价值为 120 元的东西,再以 100 元的价格卖掉,这种将价值以上的东西提供出的行为,才叫做真正的服务为此要朝两方面努力:一是把价值 100 元商品。通过加工使其增值为120 元;二是把价值 100 元的商品用低于 90 元的成本制造出来这种做法如同下围棋,即不断地提高产品的价值“段位”。例如: 1927 年,电熨斗在日本因售价 5 元而普通大众买不起,那时全日厂家年销售量才 10 万只,松下却决定当年产量达到12 万只,同行笑他自不量力,肯定失败松下却不动摇,仍向全员下达了三个奋斗目标:。首先必须使售价大众化(定价 3 元),此为先决条件;其次必须使质量超过同类水准,否则就会失败;最后必须使产品功能实用、外型美观,才有销量。结果,产品一上市,因价廉物美而倍受欢迎……
●“充分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”,唯此唯大
说明做产品时,万变不离其宗,天下万事, 唯此“充分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”唯大,故一开始要作对。我现在要举的是一个大众食品的例子-----水饺。轻松一下,先讲一个有关水饺的小故事:说的是两个饺子结婚了,送走客人后新郎回到洞房,竟发现床上躺着一个肉丸子!新郎大惊,忙问新娘在哪?肉丸子害羞的说:讨厌,人家脱了衣服你就不认识啦!
水饺,这个既简单又普通的大众食品,恐怕谁都认为外卖的不如自己家包得好吃。我会说,那你就孤陋寡闻啦!3年前, 我在北京超市买到一种叫“湾仔码头”的速冻水饺,我把它叫“极品水饺”,它简直就是整个水饺市场的“行业颠覆者”!自打我吃了后,从此就开始只买“湾仔码头”水饺,而决不自己包了, 因为我再怎么动手也很难包出它的水平。我不敢相信,居然有人会把水饺做到如此“登封造极”的地步:吃起来,“皮薄、馅大、汁多”;而其他品牌的速冻水饺的口味则是十几年一惯制的“皮厚、馅小、汁少”,但还在继续埋头生产……
我吃“湾仔码头”水饺时的感觉, 就像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《奋斗》中夏琳说的:"我就爱吃湾仔码头水饺,特好吃!"的确,它的口味和其他速冻水饺完全不是一个档次,当我吃惯了“湾仔码头”水饺后,是很难接受其他品牌的速冻水饺的口味的,无论是馅料和汤汁的味道还是面粉的嚼劲, 可以说真正吃出了地地道道正宗而原汁原味水饺的感觉。我总在想, 其他速冻水饺企业如果做不出或超越不了“湾仔码头”水饺的水准,还是停产为好。因为“湾仔码头”水饺已经是整个水饺市场的行业标准样板,它超出了“消费者心目中核心需求”的期望值, 所以它成为了“好水饺”的代名词。而且,也很少看到“湾仔码头”水饺打广告。
好产品自己会说话, 好产品就是好广告,好产品“不营也销”,好产品不推而自广……
边吃“湾仔码头”水饺,我边在琢磨:这种完全工业化了的食品,还能保持如此鲜美而不走样的味道,肯定它的制作过程有一套品质标准作保障。 果不其然,深入了解后验证了我的看法。首先,“湾仔码头”坚持至今的是,它的水饺必须用手工包出来,其60个水饺生产岗位上,员工飞速地以标准化包饺子的景象蔚为壮观,每位员工包饺子的手法都是一致的,是公司根据“湾仔码头”创始人臧姑娘多年的实践经验统一培训而成的。据介绍,最快的员工一小时包饺子可达1200个,相当于每三秒钟一个,跟机械流水线的生产速度没有太大的区别。这种严格的包制程序保证每只水饺都外形美观、统一、品质稳定,由熟练的工人手工包制,力度、弯曲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,是目前机器无法模拟的。而且无论是对选料还是生产工艺,“湾仔码头”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。比如,生产水饺的主要馅料——猪肉,是从中国良猪产地----四川和山东定点选购的,甚至对杀猪过程要求都很严格,在轻松的音乐中,专业的欧洲进口设备进行自动化一条龙宰割,让猪在无痛苦中死去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猪在恐惧中死亡导致肌肉中产生酸性物质,影响肉的口感和鲜美程度。“‘湾仔码头’只选用前腿猪肉,因为前腿猪肉是‘活肉’,肉质鲜美,有弹性,滑爽,不会含淋巴,保证了食用安全,而且适合于工业化生产,便于控制肥瘦比例。 有时, 你会感到它的生产太过精细了,甚至有“繁琐”之嫌。比如两个小时,生产区的工人洗了好几次手,用于制作馅料的韭菜竟然都是一根一根地挑选后,一根一根地洗的。连蔬菜的切割也制订了严格的指标,用从美国进口的切菜机,根据要求调节大小,切割蔬菜要一次成型,保证颗粒均匀,不仅菜的形状统一美观,而且最大程度保留汁水,使营养不流失。 表示,以前常有人不理解,打开“湾仔码头”速冻水饺,能清晰地看出馅料中的新鲜蔬菜,吃的时候还能分辨出肉味儿和菜味儿,秘密就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标准的严格掌控。 好食品必然会有好市场。买“湾仔码头”水饺都觉得有点贵,可又不得不买。一盒800克40只装的,在北京市场上要卖到19-20元,但同样容量的其他品牌水饺只能卖到七八元,比“湾仔码头”便宜一半还不止。其实贵就贵在“湾仔”舍得用好料,故与其他水饺的成本有天壤之别。比如湾仔码头水饺馅里所用的猪肉,严格要求肥瘦比例是7:3,只有不去掉排骨的五花肉才能满足需要,厂商给湾仔码头的供货价是14.5元/公斤,而某些水饺生产商采购的不过是5元/公斤的碎肉。再比如,湾仔码头许多品种的馅里都要用到一种名叫“绿橄榄”的蔬菜,有了这种菜,水饺的味道才醇美,但它在上海只长一茬,产量很低,往往供不应求,有时工厂不得不从云南空运调货,价格从0.8元/公斤飙升至3元/公斤。 好食品保鲜有绝招。在一般人心目中,冷冻食品不过是填补方便食品空白的速食品。人们买冷冻食品,不是为了图好吃,而是为了填饱肚皮,“将就混一顿”罢了。“湾仔码头”的新鲜度正在改变这种看法。它扭转了“为什么家里包的饺子好吃、超市里买的速冻饺子不好吃?”的观念。原因是现包的饺子有新鲜的口感。在香港,“湾仔码头”水饺产品卖的是鲜货,但在内地市场,“湾仔码头”却不得不先从冷冻食品做起,因为内地超市的保鲜能力还远远不够。新鲜饺子的保鲜期一般是4-5天,“湾仔码头”就要求经销商具有严格的保鲜控制系统,保鲜柜的温度需保持在0-8℃,最好是4-6℃,这不是内地超市”所能做到的。 好食品坚决不做散装货。“湾仔码头”绝对不做散装水饺,即使它很有钱赚,因为散装水饺是可以糊弄人的。一种食品要在市场上销售,必须严格地包装,以确保清洁卫生,还必须在包装上标明产品的用料成分及其含量,并打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。散装饺子省了包装,好像是省了钱,但不标明生产日期,在超市里摆了多久、馅里面包的是些什么都没人知道。而且有的厂家既生产袋装水饺,又生产散装水饺,袋装的过期了,就倒出来当散装水饺卖,消费者根本就不知情,糊里糊涂地就买了过期货,那种产品哪能吃呀?并且“湾仔码头”水饺在包装上与别的品牌也不一样。一般的水饺将几十个水饺混在一个塑料袋里,“湾仔码头”从便利消费者考虑,却是把一个个水饺放在一个个特制的托儿上,外面再加塑料包装,目的是为了解决刚包好的饺子可能融化的问题,确保饺子新鲜。单是增加这一个托儿,成本就增加了一毛钱。“湾仔码头”认为,这样在包装上下功夫很值得。 “‘用心’做出高价馅,冷冻的水饺煮出来就像现包的一样具有新鲜的口感,绝不做散装货”。这是“湾仔码头”水饺的创始人——臧健和的三大成功秘诀。 她的话,与140年前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家新港造船和码头公司的理念“异曲同工”:即“我们要造好船。如果可能的话,赚点钱,如果有必要的话,赔点钱。但要永远造好船”。 这位臧健和, 是一个从街头推车小卖开始创业的。她的“湾仔码头”水饺之所以能够成功, 关键在于她率先发现了, 在水饺市场上“人家做得不好,不能满足消费者心目中的核心需求”这么一个商机。于是,把水饺市场当成一个全新的产业来优化升级它。而且,发现一个产业比发现有一个市场更有价值,其价值在于你可以“先入为主”,而成为这个产业的市场领先者。当“湾仔码头”水饺变为先入者后, 它除了最先得到消费者的认同,占居消费者心理的有利形势外,还往往有机会成为行业投准的事实制订者。市场就是这样的,谁先做,又做得好,谁就是标准。未来企业间的争夺,着眼点不是如何在现有行业结构中为企业确定有利的地位,而是在于企业如何创立新的产业。 从这个意义上讲, “湾仔码头”水饺比较成功地完成了从产品、商品到品牌的惊险一跃地“三级跳”。